发布时间:2024-10-05 02:47:29 来源:平开窗型材
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多个岛屿。咱们的先人就在这块海陆兼备的广袤国土上,运用优胜的天然条件开展水运,创始了我国航标源源不绝的前史。时逢IALA大会在上海举办,在这场“盛宴”中,咱们探寻航标前史长河中的珍宝,倾听远古关于航标的故事……
航标从“天然航标”到设置“人工航标”,阅历了绵长的年月,并跟着水运作业的开展而开展。文字记载,人类最早运用的航标是灯塔。公元前285年,埃及人在亚历山大港邻近的法罗斯岛上制作了法罗斯灯塔,这座灯塔高约120米,分四层:第一层是方形的底座,高约70米;第二层是八角形的塔墙,高38米,这两层均有窗口;第三层是圆塔,浮雕着半人半鱼的神像;最上层是信号房,全体雕刻着一个站登时威武雄壮、手持鱼叉的海神像。灯塔有两大特色,一是大理石塔身用熔铅粘合石缝,结构结实;二是塔顶置一只大火炉,夜间点着木柴,用巨大青铜镜反射,射程可达55千米。此座灯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仅有谋福于人类的建筑物,公元1302年毁于地震。公元50年左右,古罗马帝国在Ostia制作了他们自己的第一座灯塔,塔分四层,呈圆形。
我国有5000年文明史,是最早把航标用在滨海和内河船只助航的国家之一。我国第一座灯塔建于1760年,是劳动人民集资在台湾海峡澎湖列岛的渔翁岛西南端制作的,塔高9米,灯火射程1海里。
跟着水运作业的开展,各国相继运用了浮标和其他航标。公元1921年,无线电指向标初次安装在美国的Ambrose灯船和纽约港入口处,台卡和罗兰A无线年开端运用;雷达应答器于1950年开端运用;子午仪卫星导航体系于1960年投人运用。
航标动力跟着水运作业的开展也有了很大开展。前期运用火柴;16世纪开端运用动、植物油;19世纪中叶开端运用石油;1818年在的里亚斯德的Salvatore灯塔初次运用煤气作为照明燃料;1904年加拿大和瑞典简直一起运用乙炔气作为动力;1853年开端运用电能,但广泛运用电能是在1920年今后。
航标灯器跟着水运作业的开展也有了巨大变化。前期灯塔选用露天燃木柴和煤获取火光,运用青铜镜作为反射镜;18世纪末,英国灯塔建筑师john smeaton和瑞典工程师Anders Polheimer制作了一座封闭式燃煤灯塔;1532年,在波罗的海的Gollenberg灯塔初次运用金属反射镜;1770年左右,利物浦的一家造船厂厂长William Hawkins制作了用镀银小玻璃平面构成的抛物面反射镜;1781年,在瑞典西海岸的卡尔斯顿灯搭上安装了瑞典Jonas Nordberg规划的世界上第一座旋转航标灯;1811年,英国Robert Stevenson发明晰一种间歇式机械亮光器;1823年,法国灯塔局的奥古斯汀·菲涅尔发明晰菲涅尔透镜并第一次用于Cordouan灯塔;1875年,英国约翰·霍普金森博士发明晰灯火联闪办法;1865年,瑞典Carl Gustaf von Otter制成了可获得不同亮光特性的机械亮光器;1912年,瑞典Gustaf Dalen发明晰能主动作业1年的乙炔气灯。
现在,视觉航标、音响航标、无线电航标以及航标动力都有了很大的开展,并已迈入航标主动化新的前史阶段。
自古以来,建在滨海的浮屠、望楼被帆海者视为入海口的“人工航标”。明代永乐十年(1412年),官府在长江口浏河口东南沙滩上筑起一座“方百丈、高三十余丈的土墩,其上昼则举烟,夜则明火”,指引船只进出长江。这是我国由官府出资制作航标的先例。民国时期,我国滨海在花鸟山开端制作无线电指向标站(其时称无线电桩),并增建了一些灯塔和港口水上助航标志。20世纪80年代,我国滨海航标完成了与世界航标的接轨。在滨海重要的口门或转向点,新建、重建或改造了一批灯塔,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灯器,我国滨海形成了现代化的“灯塔链”。
20世纪90年代,我国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滨海差分全球定位体系(DGPS),航标遥测遥控等新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,根本完成了航标的无人值守。我国滨海广州等地建成12个船只交通办理体系(VTS),现在有5个VTS站进入世界VTS网站。我国滨海主动船只识别体系(AIS)的制作也正与世界同步进行。
我国航标的制作成就,大幅度的提升了我国航标在世界上的位置。1984年,我国作为A类会员康复在世界航标协会(IALA)的活动;1994年,我国中选IALA理事会理事;2002年我国中选IALA副主席,IALA工业委员会主席。2006年IALA大会在上海举办,将充沛展现我国航标现代化的风貌。
上古之书《尚书·禹贡》篇有“岛夷皮服,夹右碣石入于河”的记载。“碣石”便是公元前约21世纪至公元前约16世纪我国夏王朝年代的“天然航标”。“岛夷皮服”,说的是其时东北辽东半岛的少数民族,取道渤海北部飞行进入黄河口,再到华夏国都进贡的一段前史。“夹右碣石入于河”,指入黄河时右边有碣石作为航道的标志。用现代帆海术语,即:右舷正横碣石转向入河。古代夏王朝以碣石为“天然航标”的朝贡道路,距今有四千多年了。
有的考古作业者提出:今秦皇岛区域秦始皇行宫遗址邻近矗立海上的几块显眼的石头,便是书上所说的碣石”,为航船归来寻觅港口的“航标”。也有的考古作业者认为:今秦皇岛邻近昌黎县的碣石山是所说的碣石,是古代的“航标”。碣石到底是山,是石,是“沦于海”,仍是“矗于陆”的注目山石,一直是史学者、考古学者研讨的课题,迄今尚无结论。但碣石在远古被航船作为助航标志乃是一致。
我国前期的灯塔多为民间集资或和尚募化制作,或官吏与民间集资共建。据史料记载,较闻名的有:福建惠安县崇武灯塔(1387年),台湾澎湖渔翁岛灯塔(1778年),山东蓬莱阁普照灯塔(1868年),浙江舟山长涂港西鹤嘴灯塔 (1871年),浙江象山三门山灯塔(1880年),浙江金塘裂表嘴和平山灯塔(1906年),浙江石浦东门灯塔(1915年),浙江洞头县虎头屿灯塔(1932年)等。崇武灯塔 福建惠安县崇武半岛的东端崇武古城,是大陆和台湾通航的一个重要港口。明代洪武二十年(1387年),由渔民集资,在崇武南城门楼西侧建崇武灯塔。渔翁岛灯塔 建于台湾澎湖西屿岛栈仔尾,石塔7级,高约5丈,是滨海最早由地方官吏与民间集资共建的灯塔。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,后于光绪元年 (1875年)由海关另建西式灯塔,又叫塔耳灯塔,现灯塔内尚保存建塔的碑记。
西鹤嘴灯塔 浙江舟山长涂港的北口有坚持的两座小山,一名东鹤嘴,一名西鹤嘴,“双嘴”的北面是涣散在海上的“五虎礁”,其邻近水域是船只进出长涂港的必经水域,如遇劲风或雨、雾、黑夜,常有船在此触礁。清代同治十年,邑人金品山曾在西鹤嘴建灯塔。后来有一名慈领法师重建了西鹤嘴灯塔。
三门山灯塔 象山是浙江滨海南北通道的要冲。据象山县志记载,“在清代同治年间,有一和尚名显德,募化建灯塔,于光绪六年(1880年)建成,高10米,并于塔东山麓建保善庵,以作办理夜灯,渔舟、商旅无不称便”。
裂表嘴灯塔 清代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,商人杨希栋建议在浙江金塘裂表嘴山上建灯塔,经费向行船捐募,1906年建成。
东门灯塔 坐落浙江石浦,地处三门湾航路要津,于1915年由当地任筱和、任筱孚兄弟二人捐资买山建塔。因塔内贮存很多火油,导致起火焚毁。之后,兄弟俩曾几度重建灯塔。
虎头屿灯塔 1932年建,坐落浙江洞头县洞头岛东侧6海里的虎头岛,它是当地渔民为洞头洋渔场自设的灯楼,燃点火油灯,有专人看守,作为渔船收支的重要方针。
我国前期民间制作的灯塔比较粗陋,照距不过1至2海里,但它对航运和渔业生产曾发挥过重要的效果。
500)this.style.width=500; onmousewheel=return bbimg(this) class=app-image>
500)this.style.width=500; onmousewheel=return bbimg(this) class=app-image
500)this.style.width=500; onmousewheel=return bbimg(this) class=app-image>
500)this.style.width=500; onmousewheel=return bbimg(this) class=app-image
在古时,开发长江山区航道时有凿石为标,或在岩石上刻着简略的辅导飞行的办法。例如,坐落四川云阳县城东约5里的浮屠滩(即今浮屠沱,在宜昌上游269.4公里),因南北两岸均有岩石延伸江中,如齿横阻,使江水流态非常紊乱,洪流时行舟极险。为安全行舟,古人在下流石崖上“凿石作塔,认为舟标”,还有以浮屠作“航标”的谚语,曰:“水浸浮屠脚,下舟休要错,水淹浮屠顶,十船九个损”,以此为行舟之原则。
明代宣德年间(1426-1435年),在胶州湾运粮航线上呈现“海道弯泊,舟行停靠,宜在老式墩上昼设旗号,夜悬灯笼,以便趋集”的航路标帜。
清代同治二年(1863年),山东半岛成山角建花岗石灯台一座,宽约12英尺、高约20英尺,为一烽烟标,燃木材于铁盆之内,盆则置于高台顶上。开始似为一望露台,四角为花岗石柱,上置横梁,以悬火盆。
宋代政和年间(1111~1117年),福建长乐县西南山建三峰寺塔,塔高26米,为船只进出和平港首要海岸标志。
宋代高宗建炎三年(1129年),韩世忠驻军昆山通惠镇(今青浦东北角古青龙镇处),建南北两塔以作渡标,夜间“燃灯以照夜渡”,南塔已毁,现存北塔,又称白塔(亦称韩塔)。
咱们的先人在暗礁、浅滩邻近或海岸口门,设置了指示航道或航路的标志,形式多样,这是我国古代的“人工航标”,对指引舟楫安全飞行曾起过重要的效果。